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

图文作品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个人作品 > 图文作品
返回上一页

脱贫攻坚征文个人作品:《我们的家园,越来越好》

发文日期: 2020-08-01
巴里坤县奎苏镇牧业村的哈娜儿古丽·阿孜肯和她所在村在党的好政策帮扶和党员干部帮助下摆脱贫困,过上好日子。

清晨九点出门。

骑车十分钟。

工作八小时。

工资三千元。

对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奎苏镇牧业村的哈娜儿古丽·阿孜肯来说,这些数字,是开启她崭新生活的密码。三十二岁这年,她从一名建档立卡的脱贫户成了奎苏镇家禽孵化场的一名工作人员,每天有事可做,收入有了保障,她的心里踏实了许多。

哈娜儿古丽·阿孜肯工作的孵化场建在村子北面的苗圃里,曾经是奎苏镇林管站的育林基地。这几年,一批一批的苗木从苗圃运出,扎根在村庄的前后左右,长大的苗木巩固了风沙,守护着这个牧民新村,让她行进的路途绿意葱茏。

退耕还林,退牧还草。这些新鲜的词汇,改变了沙河原有的面貌。哈娜儿古丽·阿孜肯记得,在爷爷的讲述里,这里的风一年刮两次,一次刮半年,起风的时候,细沙被携裹着钻进窗棂,房屋像是沙海中的孤岛,无依无靠。

但沙河南侧广袤的草湖,却是放牧牲畜的好地方,2007年,最早的一批抗震安居房在草湖边缘修建起来,在政府的引导下,越来越多的人从山南山北的皱褶里走出来,定居在牧民新村。孩子们的欢笑和女人们做包尔撒克的面香味一起飘散,这片土地变的不再沉寂。

打井、种树、修路,生活环境一天天改善。从动荡漂移的的毡房到低矮简陋的土坯房再到宽敞明亮的砖瓦房,村里人感念党的好政策,在村口醒目的地方树起一块大石,请人镌刻上鲜红的大字“住上抗震房 不忘共产党”。

“住上抗震房,不忘共产党”这是爷爷经常念叨的话语。也是村里人喜欢念叨一句话。村里74岁的老党员吐尔松·穆萨在一次升国旗仪式上,不无感慨的说“一块毛毡搭不起房子,一根树枝烧不出奶茶。现在的好日子,全靠我们有个好的领头雁,带着大家一起干。”

好日子是看得见的,像吐尔松·穆萨一样,村里的每一个老人都可以掰着手指头历数这些年的变化。柏油路宽了;路灯亮了;房子新了;庭院宽敞整洁了;村里建成了家禽孵化场,定居点新建了饮水塔,南山和北山牧区牲畜转场牧道平坦了;牧区修建了浴羊池,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一切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。

村里人的生活也忙碌起来,去电教室学政策,学技能;去文化活动室编排节目,唱唱跳跳;去健身广场锻炼身体,交换各类有趣的信息。以前不紧不慢,不温不火的生活,突然变的热气腾腾,每天充满了新鲜感。

他们总能看见驻村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的人,来去匆匆,如衔泥的燕子一样,里里外外的忙碌,带着大家拆旧建新,把这个牧民新村一点一点建成了现在的样子。村子变漂亮了,据说成了“生态村”、自治区级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示范村,过段时间就会有不同地方的人来村里参观,村里人在自豪骄傲的同时,维护村庄荣誉的责任心更强了。

以前把牛羊赶出门外就回家睡觉、喝茶、串门聊天,聊到太阳落山再把牛羊赶回家的日子不见了。自从村里开展了家庭“十星评比”和可回收垃圾定点回收积分奖励机制后,家家户户院落洁净,每天早起洒扫庭除,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,和邻居们相比才有底气啊。

连一开始不愿意拆除自家废弃棚圈的杰盘·库克现在也成了村里的义务宣传员和清洁员。当是为了做通他的思想工作,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一遍遍去他家,讲庭院改造、环境提升的好处,还带他去环境靓丽邻村参观,杰盘·库克终于答应拆除了。现在他看到了整个村子的变化,总觉的当初自己拖了后腿,现在村里有啥活动都积极主动的去找村里的周书记,要求参加。

说起周书记,哈娜儿古丽·阿孜肯从心里敬佩。周书记一个汉族女干部,到牧业村来当书记,虽然是村里唯一的一名“少数民族”,却带着大家踏踏实实做了不少的工作。她人到牧业村后,走遍每一个牧业点,进过每一个毡房,遇到困难从来不躲,什么时候都能看见她的身影。村里的老人喜欢把她叫“书记丫头”。

2019年7月,“书记丫头”被评为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,去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领奖,这让全村人都感到无上光荣,因为她的这趟北京之行,他们觉的首都和新疆这个偏远的小小村落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。

还有县里派来的驻村工作队也是好样的。哈娜儿古丽·阿孜肯上班的家禽孵化场,就是在工作队的努力下,落地建成的。现在村里有7、8位姐妹都在孵化场上班,工作队的闹别提书记说,现在各访惠聚工作队都在自己的驻村点鼓励大家搞庭院经济,县上的旅游业发展的红红火火,新疆的大盘鸡这么有名气,鸡苗不愁卖不出去。

这话,哈娜儿古丽·阿孜肯信。和自己一样的脱贫户巴哈尔古丽•木萨生活刚刚有了保障,工作队就为她谋划起了更美好的未来:鼓励她借着旅游的势头,在家门口搭起毡房,开牧家乐。她之前在村里举办的烹饪培训班上,是学的最用心的一个,手艺好味道棒。

她的牧家乐就建在门前的草湖里,风光好,又安静,牧家乐开起来后,工作队帮着做宣传,出主意,生意慢慢好起来,每月的收入比自己在孵化场上班更高。

村里还有很多年轻人经过培训后,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牵线搭桥下,走进保利和翔煤矿、中铁十五局、中铁十六局等单位务工,不仅为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收入,还将外界时尚的元素带回了村里。以前出门骑马,现在出门都是小轿车。

生活真的不一样了,村里的大会上,周书记开心的告诉大家,牧业村36户135人的贫困户全部脱贫了,全村人均纯收入接近两万元。那一天,是全村人最开心的日子,大家载歌载舞,“黑走马”奔放的旋律久久回荡在这个牧民新村的上空。



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联